义姐 第94节

  皇帝有子嗣。
  这句话一经传出,就像是平静的湖泊之中,重重砸下一颗分量不小的石头,惊起阵阵波澜。
  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可能,连不少大臣也这么想。
  闻琉身形高大,性情温善却不失果断,平日认真处理政务,手段极高,远胜于旁人。可他素来不好女色,清心寡欲,没有即位的心思,在纳妃这上面从不像先帝那样上心。
  他能有先帝一半数量的妃子,底下臣子就安心无虑。可闻琉没有,他对女子毫无兴趣。
  前段时间,大臣甚至不敢上奏章提及选后纳妃之事,生怕闻琉觉得烦躁直接出家。
  现在突然说他有子嗣,那绝不可能。
  谁都不信,但这件事越闹越大,仿佛就像有人亲眼所见一样。
  闻琉安危让人心里提着口气,这个莫须有的孩子也着实怪异。闻琉如果瞒得紧,那是谁传出的这件事?
  还未等众人想清楚,京城内便加强了禁制,不允许百姓再议论此事相关的话。强硬的指令并没有压下谣言,反而让别人都注意力都集中起来。
  直到最后,众人才倏地想起那封没见过内容的立后圣旨。
  旁的暂且不论,闻琉临出征前将这张圣旨放在礼部尚书那里就已经说明他的态度。
  皇后有人选。
  礼部这几天暗中来了不少官员,纷纷是来问这件事的。
  朝中有几位熟悉政务的要臣管理,还没出大乱子,底下的官员为了日后着想,也只敢去问问,没有做出格事。
  他们心底半信半疑,闻琉出事的消息并不完整,民间谣言大多都是在猜,他是否真出了事,百姓并不确定。
  见了密报的大臣清楚大致缘由,知道那太守是贪色误事,却也不会拿这种事出去乱说。
  不知道的,则是各种猜测。闻琉要是有个子嗣,那这帝位便与瑞王府没什么关系,所以上面的人没动静,就不值得奇怪。
  可若是假的,那张圣旨又该怎么解释?闻琉如果真要立某家姑娘,大可直接宣布,为什么要把圣旨压在礼部?
  而礼部尚书闭口不言,他现在找不到宴卿卿,御林军统领跟他说宴家小姐近日不在京城,他心觉不对,却又说不上哪里不对,只能闭紧嘴。
  但他还是模棱两可地说了句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的话,当下让人炸开了锅。
  皇帝如果真有了子嗣,纳妃不过小事一桩,没必要遮遮掩掩地拦着不让人发现。
  倘若要立后,更加不必这样隐瞒。
  既然礼部大臣都敢说这话,代表闻琉也应该是没有顾忌,那为什么迟迟不宣?莫不是有什么不能说的难言之隐?那女子总不可能是敌国公主吧?
  众说纷坛,皆猜不透。
  后有消息传出,又是令人满脑惊讶,听说是礼部尚书的亲信醉酒的话。
  ——皇帝其实早有退位之心,已经成婚生子,只是怕那家小姐受奸细谋害,故而从未提起。
 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,能让闻琉顾忌到这种地步?诸多官员都下意识地观察起周边好友,收敛了不太正当的举动,生怕被别人连累。
  皇帝愿意同那女子成婚,还有了孩子,可见他是认真的。而现在更是有立后的准备,是否是他想给那个女子名分?难道他已经查到那暗中之人?
  从边疆传回来的消息,到底是真的出了事,还是在辨别谁是包藏祸心的人?
  谁也说不清楚。
  朝廷里的大臣心思莫测,但百姓却对闻琉的逸事感兴趣起来,都火烧屁股了,竟然还能传出了好些个版本。
  ……
  朝中气氛沉重,边疆局势也不轻松。
  闻琉中蒙古国大汗的计是真,现在大半个月已经过去了,仍然没有消息传回来,边境将领皆沉着脸,商谈下一步该怎么做。
  闻琉没有音讯便是最好的消息,倘若真出了事,单是蒙古国那边都压不下去。
  天气渐渐炎热起来,树叶被晒得蔫巴,两军对峙,偶尔会有些不好的摩擦,人的心也随之躁乱。
  皇帝御驾亲征,与将士一起冲锋陷阵,英勇无比,百姓敬重,回城之时百姓皆会出来瞻仰圣颜。
  闻琉生得副好相貌,与旁人相较着实不同,贵气常人难比。指挥战役缜密有方,不容小觑,来这不到一月便得百姓称赞。对他有偏见的,听说他曾是宴将军的徒弟后,不自觉中又对他多分敬意。
  如果他在战场上出了事,便是旁人嘴上不说,岩城这边的百姓怕也会议论纷纷。
  岩城守将指着舆图道:“目前只知陛下在临闾谷一带,派探子过去,并未查探到有过战斗,车特尔只把陛下逼了进去,近大半月来没消息。如果我们不去救援,恐怕比起敌军,他们更难熬的是粮草。”
  这位守将说得比传回京城的要轻得多,闻琉是遭了埋伏,但并未正面与车特尔发生冲突,只是被他们逼进了临闾谷,下落还是知道的。
  车特尔这些日子派将士严守住临闾谷,并没有进攻的准备。看来是想等闻琉粮草用尽,把人拖死在谷内。王诀等人也不能强攻,否则两败俱伤。
  他们掐准了这点,严密防守住入谷口。
  而蒙古国新大汗的名字,就叫车特尔。
  王诀沉着道:“再等几天,如果还没消息传回来,我到时再领兵过去。”
  岩城守将问:“可要快些过去?”
  这位是皇帝亲信,谨慎稳重,在赵郡王叛乱时立了大功劳。来了此处也不倨傲自重,能放下身份,倒也是令人佩服。
  “路将军放心,陛下不会出事,他曾给过我一月之约,切勿打草惊蛇。”王诀沉声道,“郑太守那边可查出了什么?”
  路将军摇头道:“那贪生怕死的就是爱美人,没什么奇怪。”
  他的话音刚落,一个士兵就急冲冲地跑了过来。
  那士兵说话急促道:“报!陛下取蒙古国大汗首级,领兵回来了!”
  在场众人眼睛一亮,立马跑了出去。
  乌泱泱的军队跟在后边,闻琉骑高头大马走在前边,手上提着个布袋子,上面还有淋漓血迹。他嘴唇苍白,面容虽是倦意,眼中却从未见半分疲惫,到了驻扎地后便将布袋往前一扔,车特尔的头颅滚了出来。
  当天下午,陛下万岁的高呼声响彻了岩城驻地的天空,燥热被这呼声加重了几分,闻琉却抬手压下声音,让各队守卫不要掉以轻心。
  这位蒙古国大汗能即位,确实厉害,但人心不和,也是大忌。他身边的人个个都不是黄口小儿,根本不用施计便能离间。
  他并未进临闾谷,中途便和人换了身份,出去与别人汇合,暗中挑拨蒙古国亲王与大汗的关系,又设下陷阱,密切关注。这些人内斗得厉害,只要伺机埋伏,等他们松懈之时,再给致命一击,便可省去许多麻烦。
  进谷的士兵每人皆多带了份粮草,撑到现在已是不易,他也不能再拖。
  闻琉下马回营帐,叫王诀跟上,说有事情要谈。
  王诀发觉不对,连忙跟上。
  而闻琉进了营帐之后,全身就像被抽干了力气一样,脸色煞白,膝盖重重跪到了地上,王诀惊得叫了声陛下,连忙上前扶住了他。
  闻琉穿着不合身的盔甲,背脊有一条大伤疤,里面的衣服已经被鲜红的血液浸染,他眸色淡淡,道:“瞒下去,不要让朕姐姐知道。”
  第93章
  沉闷的天气热得让人心烦意乱, 车特尔之死让蒙古国乱了好几天, 但随即不久, 另一个亲王以他的死激愤士气。
  他虽未登上大位,但离上面那位置也不远了,盯着他的人不少, 他嘴上说得好听, 却是不敢轻举妄动的。
  闻琉在驻城营帐内养伤, 为定军心,没有回城。他背后被车特尔砍了一刀, 伤重流血, 跟王诀说完那句话后就晕了过去。当天就发了一趟大烧, 要不是命大,可能救不回来。
  第二天醒来的时候, 旁边围了一圈将士, 他药还没喝,便沉声问战场上的战况如何。
  闻琉取敌军首级比那亲王所做之事要振奋得多,于晖朝将士而言,有位不顾生死的英勇帝王镇场, 心中再无半分惧意。皇帝来此要做的是振奋士气, 倒不料他还会亲自出征, 也难怪是宴将军教出来的。
  他身受重伤,在营帐内躺了一两天, 余下旁事由王诀与岩城将领一同商议。
  闻琉从被蒙古国拦截, 到回到岩城, 在边境疆域外整整呆了快要一个月,守城将领知他辛苦,在他养伤时不会特意过来打扰。
  营帐床头旁有一个装信的木盒,雕刻精致,与营帐内别的东西格格不入。京城来的消息不能径直传到他那里,直到现在闻琉才有时间开始拆里面的信件。
  为了不影响伤口,他只能趴在床上。闻琉的面孔有些苍白,眉目间满是漠然,不像平时在宴卿卿面前的温润。
  他拿着手中的信件,一目十行,见到自己想看的东西时,又停在那里顿许久,心想义姐果然还是走了。
  事情照着他设想的发展,只不过还是掺杂了一些不该出现的声音。京城中的各种谣言是他派人传的,但皇帝急躁导致出兵失利这种,就与他无关了。
  手上不干净的人,不管做什么都会留下了蛛丝马迹。只要线放得够长,总会有鱼儿上钩。
  暗中的尖刺最熬人,必须拔除。
  可他越往下看,却越觉得不对劲。闻琉的眉毛紧紧皱起,他将手上的信看了好几遍,又接着拆开下一封。
  一封又一封,都在说宴卿卿离京去扬州后,安心在扬州养胎,似乎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。
  杨捕时与宴卿卿相处不多,他只能这样说。
  闻琉心中隐隐有一种不安的预感,义姐怎可能到现在都没发现他的人?
  不可能,她还没那么迟钝。
  闻琉脑中想法一闪而过,他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,背上的伤被牵扯,鲜血开始从包扎好的伤口渗出,他却像没感受到疼意样。
  不好,出事了。
  “来人!”
  ……
  闻琉平安归来的消息传到了京城,又掀起一阵波涛。
  某些大臣本就猜这事悬,现在更是夹着尾巴做人,御林军统领暗中盯着几个可疑的,也不打草惊蛇。
  民间言论被紧紧压着,但私下的言论传得火热朝天,竟不知道怎么烧到了宴卿卿身上。
  皇帝旁边极少女子,只有这个不同姓的义姐。听说他极其宠□□家这位小姐,宴家小姐出身高贵,又是已逝功臣之后,没有外戚,如果说皇帝要立她为后,倒也意料之中。
  但礼部尚书亲信所说的皇帝早已成婚,又让人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  宴家的家风正派,宴卿卿虽被人暗中说过有狐媚之气,但平日进退有度,是心性正直之人,言行举止挑不出任何错误,倒没有人乱想她。
  据说是皇帝爱慕宴家小姐,宴家小姐百般拒绝,最后在天子山时救了宴小姐一命,她被皇帝的深情感动,答应了他。
  这种事闻所未闻,却也着实新奇荒谬。大多数人心思都放在了皇帝身上,上位者的事总是比别的要吸引人。
  还有文人专门写了感人的话本子,痴情帝王与将军小姐的曲折逸事,广为流传,竟不少人读过或听人说起过,更有甚者,竟心疼起了话本的可怜儿。
  很是怪异,几乎所有人都盲目地默认了闻琉已和宴卿卿成亲的事,偶尔有些不同的话语,也会被不动声色地压下。
  有人在引导百姓的言论,官府越压,事情传得越快,但也幸好,并不是负面的。
  晖朝风气开放,宴卿卿与闻琉又不是亲姐弟,不需要讲太多伦理,虽说有些迂腐人家是受不了,但大多数人都不怎么在乎。最多就是有些疑惑那孩子,可他们若是早已成婚,这也就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了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